ARTICLE

Volume 3,Issue 7

Cite this article
1
Download
46
Citations
49
Views
20 June 2025

基于“计算思维+AI”的生物医学人才信息化教育培养模式探索

小清 彭1 鹏 倪2 菲 郭2 吉 李3 善妮 李1
Show Less
1 中南大学 生命科学学院, 中国
2 中南大学 计算机学院, 中国
3 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, 中国
© 2025 by the Author. Licensee Art and Design, USA. This article is an open access article distributed under the terms and conditions of the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 -Noncommercial 4.0 International License (CC BY-NC 4.0) ( https://creativecommons.org/licenses/by-nc/4.0/ )
Abstract

在生物医学大数据背景下,医学领域的研究生不仅需要具备扎实的医学知识,还需掌握信息化技术,以应对日益增长的临床医学数据分析需求。本文针对医学研究生在信息化教育中的不足,提出了基于“计算思维+AI”的医学生物人才信息化教育培养模式,重点探讨了多学科交叉背景下医学生物人才信息化教育培养模式,设计了基于“三大模块”的跨学科思维医学生物人才信息化教育培养教学体系,实践了“案例驱动”的医学生物人才信息化教育教学模式,旨在为医学生物人才的信息化教育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。

Keywords
医学生物人才
计算思维
人工智能
信息化教育
生物医学大数据
跨学科思维
References

[1]魏婉. 关于促进和规范健康医疗大数据应用发展的指导意见[J].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科研, 2016 (09): 00306-00307.
 [2]曾钊, 刘娟. 中共中央, 国务院印发《“健康中国 2030” 规划纲要》[J]. 中学政史地: 高中文综, 2016 (12): 9-11.
 [3]柴扬帆, 孔桂兰, 张路霞. 医疗大数据在学习型健康医疗系统中的应用[J]. 大数据, 2020, 6(5): 29-44.
 [4]孟群. 促进健康医疗大数据应用 保障 “健康中国 2030” 建设[J]. 中国卫生信息管理杂志, 2016, 13(6): 539-539.
 [5]用生物计算技术打造生命科学平台,李彦宏牵头创立「百图生科」[OL]. 中国网, http://china.36kr.com/p/897243738288896?column=%E6%9C%80%E6%96%B0&navId=8.
 [6]加码科技、加大开放,腾讯健康加速发展数字医疗[OL]. 新浪科技网,https://finance.sina.cn/tech/2022-11-30/detail-imqmmthc6568458.d.html?from=wap.
 [7]腾讯健康迎来“新赛点[OL]. 搜狐网,https://www.sohu.com/a/612816608_564023.
 [8]加码科技、加大开放,腾讯健康加速发展数字医疗[OL]. 搜狐网,http://www.sohu.com/a/611908242_121218495.
 [9]徐鹏辉. 美国启动精准医疗计划[J]. 世界复合医学, 2015 (1): 44-46.
 [10]张铭. 迎接精准医疗时代[J]. 科学24小时, 2016 (11): 4-6.
 [11]胡玲. 英国全民医疗服务体系的改革及启示[J]. 卫生经济研究, 2011 (3): 21-23.
 [12]Ferrucci D A. Introduction to “this is watson”[J]. IBM Journal of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, 2012, 56(3.4): 1-15.
 [13]Powles J, Hodson H. Google DeepMind and healthcare in an age of algorithms[J]. Health and technology, 2017, 7(4): 351-367.
 [14]陈国良, 董荣胜. 计算思维与大学计算机基础教育[J]. 中国大学教学, 2011, 1(7): 11.
 [15]Jordan M I, Mitchell T M. Machine learning: Trends, perspectives, and prospects[J]. Science, 2015, 349(6245): 255-260.

Share
Back to top